在信息化时代的浪潮中,消费者的权益保护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每年的央视3·15晚会,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入的调查,揭示出众多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,引发了广大消费者的深思与警惕。下面汇总了8种历年3·15晚会所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,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,多加注意。
接下来开云手机官方网站入口-开云(中国)就一起来看看吧。
第一种:槽头肉梅菜扣肉
近年来,预制菜销售火爆,“梅菜扣肉”成“顶流”。安徽省阜阳市是梅菜扣肉预制菜的主要产区之一。3·15晚会记者接到举报,当地有个别企业用未经严格处理的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预制菜。槽头肉,是指猪头与躯干连接部位的肉,由于槽头肉上淋巴较多,在日常生活中也被称为淋巴肉。因为含有大量淋巴结、脂肪瘤和甲状腺,属于猪肉中必须进行严格“整修”的部分,是猪肉中公认品质差、价格低的部位。正常五花肉批发价格在一斤12元左右,而未经严格处理的劣质槽头肉批发价一斤仅3元左右。记者对当地多个冻品市场进行走访,不少商户向记者透露,用处理不干净的劣质槽头肉替代五花肉做梅菜扣肉预制菜,早已是公开的秘密。
第二种:骨泥淀粉肠
淀粉肠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,全国各地的路边摊烤淀粉肠价格普遍在2-3元/根在批发市场淀粉肠价格大约0.5-0.6元/根工厂生产的成本价则更低在这样的价格下淀粉肠里是否有肉?如果有肉的话,是什么肉?如果没有肉的话淀粉肠的肉香味从何而来?河南一淀粉肠生产厂家工作人员透露,都是用的鸡肉和鸡骨泥,用鸭肉更便宜,大部分都是淀粉。而目前出售鸡骨泥的多是经营宠物食品的商家,商家则表示:“骨泥不建议人吃,烧烤也不行。”
第三种:土坑酸菜
这个想必大家应该还记得,随着2022年央视3·15晚会的曝光,老坛酸菜变“足味酸菜”。只见工人们光着脚丫,肆无忌惮的踩在酸菜上,有的工人还叼着烟头,对卫生情况视而不见。酸菜被收回车间以后,随意摆放在地上,也不进行消毒,直接进入生产线进行分割包装,防腐剂含量超标几十倍。根据记者调查,这家华容县的“插旗菜业”采用双标的方式,出口的酸菜按照国际化标准制作,定期消毒,添加剂也从来不超标;而销往国内的酸菜则采用“土坑”酸菜回收,与当地种植户合作,也没有消毒措施,光脚、拖鞋和香烟这只是曝光的一部分,真实情况惨不忍睹。
第四种:假鸭血
经由于鸭子的血液量不如牛血、猪血多,导致鸭血的价格相对较高,市面上不免一些不法商家用猪血、牛血等制作“假鸭血”,这样的“鸭血”口感和风味上可能都没那么好。此外,还有食品小作坊用鸡血和人造血制作鸭血。而鸡血一般用作饲料添加,很少用作食材,并且,鸡血是一种性质燥热的食材,对于体质属于热性的人来说,吃了鸡血后会导致一些疾病高发且更加严重。由此可见,拿鸡血来充当鸭血,不仅是以次充好,更蕴藏着食品安全风险。而且,血制品的保存期通常较短,有时为了延长保质期,让鸭血看上去更“鲜嫩”,或者让猪血、牛血的颜色接近鸭血,有些甚至还可能会加入甲醛、工业色素等。
第五种:木薯粉条
木薯冒充红薯,然后制作成粉条,在央视3·15晚会上,禹州市某厂、禹州市某公司以及禹州市某工厂制作的“红薯粉条和山药粉条”被曝光了原料造假,这样的粉条在当地被称为“通货”。
第六种:瘦肉精羊
在2021年的央视3·15晚会上,央视曝光了河北沧州青县存在部分经销商贩售瘦肉精羊肉的问题,在记者暗中采访的过程中,有饲料推销员表示,加瘦肉精这种事“差不多有十年了”。“瘦肉精”是指能够促进瘦肉生长的一类物质,主要包括:盐酸克仑特罗、莱克多巴胺、沙丁胺醇等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,使用“瘦肉精”后会在动物组织内形成残留,消费者食用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。
第七种:香精香米
2023年3月15日,央视3·15晚会报道有安徽企业生产的“泰国香米”用的是本地稻子冒充泰国香米,其香味是用香精勾兑而来。安徽淮南市某科技有限公司、淮南市某公司、上海某香料有限公司这4家企业被曝光。
第八种:化妆鸡蛋
2019年的央视3·15晚会却曝光了一种“化妆”鸡蛋——那些集中养殖生产的鸡蛋,却宣称来自放养土鸡。以土鸡蛋的名字、土鸡蛋的价格卖,实际上却是普通的鸡蛋化妆而成,导致消费者吃亏上当。鸡蛋黄的颜色来自饲料中的色素,通常用玉米喂出来的鸡蛋颜色是淡黄色,用小麦、大米喂出来的鸡蛋是很浅的黄色。如果是散养鸡,吃的是草和虫,会积累较多叶黄素等色素,导致鸡蛋深黄或偏红。为了调节蛋黄颜色,饲料里面可以人为添加很多种东西。比如天然的胡萝卜素、万寿菊粉、海藻粉、辣椒粉等,人工合成的比如新闻曝光的斑蝥黄(又叫角黄素)。